孔子学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来源] 北京语言大学     [发表时间] 2017-12-18 11:15:07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快速增长。为推动汉语走向世界,提升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力,从2004年开始,中国开始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目前,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共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一年一度的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将于12月12日至13日在陕西西安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深化合作,创先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孔子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孔子学院的办学宗旨与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不谋而合,都体现了中国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和担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语言铺路。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孔子学院跨越了规模化发展。全世界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的建立,使汉语和中华文化逐步走入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孔子学院最基本的办学职能仍然是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孔子学院以语言铺路,架起了中外民心相通的桥梁,加深了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和熟悉。经历了最初的摸索后,孔子学院逐步扎根当地,服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如开展商务汉语和职业汉语培训、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全球层面知识的自由流动与融合。高等教育承担着引领人类社会思想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重要使命。孔子学院由中外合作大学共同承办,是联系中外合作大学的桥梁和纽带。孔子学院有效促进了中外方合作大学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了不同国家间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对话,推动了知识的全球流动与融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当前中国与很多国家建立了政府间人文交流机制,开展了一系列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活动。孔子学院在人文交流领域更多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沟通作用。孔子学院大量的老师和志愿者都是中国在海外的名片,通过自身的工作和言行,他们传递给国外最直接的中国形象。全球孔子学院大家庭频繁的人员往来和交流活动夯实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民意基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不同文明之间互学互鉴。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孔子学院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使者,是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孔子学院向世界真实地介绍中华文明,主张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进行平等对话和沟通,促进中外文明在交流互鉴中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正如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校长凯思.博内特爵士指出:“孔子学院如同照亮彼此的一束光,让我们相互倾听、互相学习,这会使全人类、全世界都受益。”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化的今天,在人类面临日益加剧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当下,孔子学院正凭借其独特的办学特色和宗旨,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积极贡献着自身力量。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副处长 董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