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桥中,成长

    [来源] 阿德莱德大学孔子学院     [发表时间] 2011-07-08 13:23:26 
 


用英语主持2011年中学生汉语桥比赛澳大利亚使馆赛区总决赛

我尝试去寻找自己在去年汉语桥比赛的影子,却不曾有一张照片出现自己的正面面孔。那时候,我和同伴李康在台下,只能帮助选手准备比赛器材;那时候,刚到澳大利亚,在努力寻找工作的位置;那时候,从来不会想到,一年之后的这一天,我可以站在同样的舞台上,用英语,主持整场比赛。

一位第二次来参加汉语桥的学生对我说:你看,在汉语桥中,我们都在成长。

阿德莱德大学孔子学院是一所特别的孔院,因为隶属于已经开设汉语课长达三十多年的大学,孔子学院本身没有汉语教学任务,所做工作主要是主办各种推广中国文化的活动,帮助大学生提高汉语学习、申请奖学金等。并且,澳大利亚对于教师资格审查严格,因此,作为第一批到达阿大孔子学院的志愿者,“我们需要做什么?”是一个很难的话题。

“我是孔院的一块砖”的日子

于是从整理图书开始,需要贴活动宣传海报的时候,我在;需要站在礼堂门口迎接客人的时候,我在;需要给学生买奖品的时候,我在;需要外出运送物品的时候,我在。我这样一块新出炉的砖,和大家一起建设这所南澳州唯一的孔子学院。

及至后来,我们从前辈老师手里接过了到中小学推广中国文化的活动,并且加以扩大。不断有中小学老师预约我们,每天不停的奔波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体验了不同的学校,也了解了这个可爱的城市。

逐渐的,我接过了写新闻报告的任务,接过了帮助大学生组织中国文化俱乐部的任务,接过了帮助学生联系申请奖学金的任务,依旧穿梭于各个中小学之间,只是,我这样的一块砖,已经找到了自己应该在的地方。当我独自在孔院值班,下班关灯锁门的时候,尤其感到:我是这里的主人,我是这个办公室团队的一员。

“这一年,我得到了好多,好多”

在准备澳大利亚中学生汉语桥使馆赛区决赛的会议上,同事建议由我来担任比赛的英文主持,一名澳大利亚的本地学生来担任中文主持,用这样的“语言交换”来吸引观众。

我,可以吗?

要面对近200名观众,其中包括来自使馆的老师们,来自本地政府的议员,来自其他州的学生和老师;要用英语完成4个小时的比赛全程,其中包括复杂的文艺表演描述。

我,可以吗?

尤其是比赛前一个月因为研究生毕业的手续,我都会在国内,回到阿德莱德之后只有一周时间去准备主持的中英文稿和排练。

我,可以吗?

我,真的可以。

当我在台上轻松的用唱出“甜蜜蜜”的方式来介绍选手的文艺表演项目时,当我看到亲切的张院长、王院长以及学生观众们被我逗乐了时,当我即使出现说错了台词都能轻松纠正时,当比赛后现场的老华侨们拉着我拍照,并且说:我们真的骄傲啊!

于是我知道,我真的可以!

于是我也知道,这一年,我得到了好多,好多。

成长,真正的成长是,自己从一个做了20多年的学生的角色,转换到工作角色,感觉到,我长大了,真的成人了。

从本地同事们的身上,我也看到了不同于国内的工作方式,澳大利亚人的“懒”其实告诉了我:你原来可以轻轻松松做好很多事情,只要条理分明。

一个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现在可以轻松的站在异国学校的讲台上;一个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现在可以用英语工作交流,主持大型比赛;一个汉办外派志愿者,我可以称职的担任工作。

你说,我不是在成长吗?(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孔子学院志愿者 李潇娇)


爸爸妈妈来澳大利亚旅游,看到我主持的节目,我知道,他们很骄傲